穿瀑逐浪,科技传情!黄果树国际激流极限赛完赛
10 月 26 日傍晚,随着最后一筏选手冲过天星桥赛道终点线,2025 “赛动黔景” 首届黄果树大瀑布国际激流回旋极限赛正式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两天的国际赛事,让来自 14 个国家的 200 余名顶尖运动员,在亚洲第一大瀑布的磅礴山水间完成了一场自然与勇气的对话,更以科技为桥,让全球观众见证了贵州 “体育 + 文旅 + 科技” 融合发展的鲜活实践。
本次赛事最令人瞩目的,是国内首条 “穿瀑赛道” 的惊艳亮相。300 米的激流回旋短距离赛段直接设置于黄果树大瀑布跌落后的核心湍流区,77.8 米高的主瀑飞泻而下,撞击岩石形成的涡旋与激流,构成了人工赛道无法复制的极限挑战场域。“这里的水流每一秒都在变化,刚避开左侧的暗礁,又要应对突然出现的回流,比任何世锦赛赛道都更考验判断。” 男子极限皮艇冠军、法国选手 Aubertin Paul Gerard 赛后坦言,这样的自然赛道既是挑战也是馈赠。而次日转战的天星桥 4.8 公里长距离赛道,则完成了从 “技巧考验” 到 “耐力比拼” 的切换,选手们需在喀斯特峡谷间连续穿越 12 处急流险滩,匈牙利选手 Zita Lakner 盛赞其 “急流与平缓路段的完美组合,是对综合能力的终极检验”。
科技赋能让这场自然奇观中的赛事实现了全球共享。赛事直播团队搭建起 “高空 + 地面 + 第一视角” 的立体拍摄网络:无人机勾勒选手穿越瀑布水雾的轨迹,3000 帧 / 秒的高速轨道摄像机捕捉桨叶劈波的微距瞬间,运动员佩戴的第一视角设备则让观众 “置身” 皮划艇中,感受浪花飞溅的冲击感。为破解景区生态保护区网络覆盖难题,三大运营商临时架设的 5G 专网提供了稳定支撑,10 小时的中英文双语直播中,导播台通过 “左解说、右赛场” 双画面,同步输出赛事专业知识与黄果树地质科普,当镜头扫过瀑布时,解说员背景里的飞瀑流泉与赛道上的矫健身姿相映成趣,弹幕里满是 “贵州把比赛开成了风景片” 的赞叹。
竞技之外,生态守护成为赛事的另一重底色。作为黄果树瀑布历史上首次开放核心水域举办的国际赛事,组委会赛前便发出 “零废弃” 倡议,要求选手自带可降解装备,赛道周边设置生态回收点,所有赛事垃圾实现即时清运处理。“激流运动诞生于自然,保护赛场就是保护运动本身。” 贵州省船艇运动协会副主席魏衡的话,道出了赛事 “尊重大自然、活化自然遗产” 的核心理念。这种生态自觉也感染了参赛选手,法国名将 Newman Nouria Juliette 在夺冠后特意带走了岸边的塑料瓶:“能在这样的美景中比赛是幸运,我们必须守护它。”

两天的角逐中,中外选手共同书写了精彩赛事篇章。15 岁的中国小将王思尧成为最大惊喜,他在男子极限皮艇长距离赛中斩获季军,赛后难掩激动:“和 Adrian 这样的世界冠军同场竞技,还能在瀑布下划艇,这是我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最终,法国选手 Newman Nouria Juliette 包揽女子极限皮艇短距离与长距离双冠,中国选手则在充气皮艇项目中展现优势,赵将、岑南琴分别摘得男女组长距离冠军,三支中国队伍包揽大筏赛前三名,彰显了本土运动员的扎实功底。
xc体育,XC-Sports,XCSport官方平台,XC sports,xcsport体育赛事落幕但影响深远。赛场旁的水上运动装备展吸引了千余名游客驻足,非遗 “水韵市集” 里的蜡染、银饰与激流运动装备相映成趣,“跟着赛事去旅行” 主题线路已接待游客超 3 万人次。正如赛事新闻中心负责人叶新所言:“我们不仅办了一场比赛,更让世界看到贵州的山水活力 —— 这里有能挑战极限的自然赛场,更有能承接世界级赛事的科技与服务能力。” 这场穿瀑而过的极限盛宴,已然成为贵州山地户外运动的新名片,为文旅体融合发展写下了生动的 “贵州样板”。

发表评论